憶起約十七、十八年前,因身體不適,經由一位代書朋友介紹到一間精舍禮佛;一踏入佛堂,迎面一位比丘尼師父即告知我:「你腎臟不好,要注意。」當時心頭一震,何其玄妙呀!還沒開口就知道我的情況!當時由衷的佩服,也就在其精舍安住了七、八年。期間,每逢初一、十五或佛菩薩聖誕日,就起個大早,趕赴精舍做五點的早課;課誦完後吃早齋,中間休息聊天;十一點午供,午供完畢吃過午齋即各自回家。有時會想:難道佛法只是初一、十五誦誦經而已嗎?雖有疑,但因緣不具足,沒能值遇善知識也無可奈何,只有消極的離開。
後來在一個機緣下,到住家附近的一個居士家裡,是一對退休夫妻所創辦,星期一晚上誦《地藏經》,星期日下午教基本佛法知見,雖比起之前初一、十五誦誦經而沒佛法知見強多了,但總覺得似乎少了些什麼,卻又說不上來。
有時,企圖從電視佛教台裡找答案,結果都無功而還。有大法師開示:「我們只要招集五百人,就有一千隻手、一千個眼睛,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了,來做環保菩提、醫療菩提、人文菩提,救度眾生就不成問題了。」乍聽之下,似乎有道理,但 觀世音菩薩是等覺菩薩,用五百個凡夫就可以替代嗎?就如同用五百顆石頭來頂替一顆寶石,這樣行得通嗎?而且經典只說聲聞菩提、緣覺菩提、佛菩提等三乘菩提,並沒說環保菩提、醫療菩提、人文菩提,顯然這位大法師說法與經典不符,差異很大!
又有法師開示:「阿羅漢就是佛,差別只是佛是自證者,阿羅漢是聽聞佛法而證悟者,證量都一樣。」可是我們在經典開頭常讀誦到:「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阿羅漢,眾所知識……。」那豈不是同時有一千二百五十個阿羅漢佛,在 佛座下聽聞佛法嗎?那豈不是違背 佛所開示的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尊佛住世」嗎?而且證阿羅漢果,快者一生即可以成就,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,這樣佛與阿羅漢的證量會一樣嗎?如果說阿羅漢就是佛,然而 佛入滅後,為什麼沒有一個阿羅漢敢說自己就是佛?真的如法師所說,佛與阿羅漢證量都一樣嗎?
又有法師開示:「只要把一切事物放下、不要執著,心無雜念、一心不亂,心就清淨,真如就顯現了。」可是我們在行住坐臥當中就有雜念,心就亂了,不住在一念不生中,難道真如就不見了?就斷滅了?那豈不是真如有時在?有時不在?跟《心經》講的不增不減、不生不滅,不就顛倒了嗎?
又有法師開示:「原始佛法四阿含才是佛親口說,大乘佛法是後人為緬懷釋尊而創造出來的,非佛親口說。」照這樣的說法,不就是說,後人比 佛證量還高嗎?可是經典記載,世尊三轉法輪:初轉法輪說解脫道,二轉法輪說般若諸經,三轉法輪說唯識方廣諸經;大小乘都函蓋了。況且如果 世尊只說二乘解脫道,沒說大乘成佛之道方廣諸經,代表說法還沒圓滿,世尊是不可能入滅的;所以法師如是說法似乎和經典差很大。唉!本來是要從電視佛教台裡找所欠缺的答案,卻問題越來越多,疑惑也變得更多,只好等待因緣,值遇善知識再解決疑惑了。
在一個偶然機會,一位師兄送了一本結緣書,當接過手,看到「無相念佛」這四個字,這下不得了!從沒有過的震撼力,有如觸電一般,心跳加快;「無相念佛」這四個字,不知所以然地一直在心裡迴盪不停。如獲至寶般,小心翼翼捧著這稀有珍寶回家,懷著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,迫不及待的閱讀,全神貫注的橫掃一遍;似乎漏掉些什麼,再讀一遍;好像有些似懂非懂,再讀一遍。如此殊勝的法,連讀了三遍似乎還意猶未盡,不過總算理出了一點頭緒來。其中讀到一段:
一般念佛人大多執持佛號,散心念佛。雖然稱為念佛,但大約是打妄想的時候居多。較精進者,發覺妄想時,便趕緊回到佛號。真正精進的人,是念佛時不但心中默唸佛號,也同時憶念著佛。最後是念佛時,佛號不起,心中仍是念佛,進入無相的境地;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「念佛念到無佛可念」,行住坐臥皆在無相念佛之境界中,這便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之初步入門。此時一心不亂、淨念相繼、無佛形、無佛號。仍念佛不捨;得嘗法樂,無比輕安。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經通於禪法,自然能看話頭,參話頭、參公案,豈非禪淨互通?
讀到這裡,沉思好一陣子,這不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嗎?
書中所說的「一般念佛人大多執持佛號,散心念佛」,不就是在說我嗎?如此有次第的鋪陳,從無相念佛、看話頭、參話頭、參公案,明心見性,地地增上,進而邁入成佛之道,這不就是我朝思暮想所要追求的嗎?這不就是之前,一直說不上來、所欠缺的嗎?等待許久,終於露出了曙光,彷彿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如今找到了,終於找到了!發自內心的吶喊,這才是我要的!終於找到善知識,可以解決多年的疑惑了,比中樂透還樂。當然機不可失,翻至書本背後,尋找電話地址,立即打電話報名,邁向「正覺」之路。
末學蘇進國 合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