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这个口罩还是拿下来。(有人反应,请求 平实导师坐下来讲)我试着继续站站看,真要支持不了,我再坐吧!以我的体力来讲,应该是还可以支持。那么既然谈到这个,就先答覆某些同修的请求。几乎是每年都有人提出这个请求:希望会里派车以及司机来接送我。我当然领受到诸位同修对我的这个关怀,因为这个请求几乎是每年都有,已经维持差不多有十来年了。
但是我向诸位报告,我虽然已满八十周岁,以台湾岁来讲就叫作八十二岁;你出生就算一岁,过了年就两岁—可能从出生到过年只有两个月、三个月。但是我觉得目前这个身体的年龄大概是七十岁,所以每天坐在电脑前忙着这些事情还可以支持,只是说半小时或一小时必须下来走动走动,并且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恰当的运动,这样可以维持下来。当然,八十周岁了,所以这个地水火风都有一点不能完全运用,这是一定的。比如说年轻时从一楼到七楼,两个楼梯一步,就这样跑到上面去,还不太喘;现在是不行了,现在慢慢地走也只能够一步一个楼梯,就乖乖地走,但是尽量走楼梯不搭电梯。所以我家电梯没怎么用,大部分是搬东西的时候才用,就这样子维持下来。
然后,我还是要请诸位,特别是有年纪的同修,在冬天寒冷的时候,要注意预防心血管、脑干血管阻塞。这一定要作,有年纪的人一定要作,不要像孙运璿那样,结果一中风什么都停摆。另外,就是年纪大了,眼睛变差了,变差了、散光,没问题,戴个眼镜就好了。 ……所以我使用○○眼药水,用了半年,现在飞蚊症消失了,左眼的白内障也大概只剩下十分之二吧!大概就这样,所以目前状况还好。
只是老毛病,就是有时候胃酸过多。有的同修送我食物的时候,有时候他没有注意里面有没有胡椒;我吃了胡椒就不行,一定胃食道逆流。但没关系,吃高丽菜就好;生的高丽菜吃上两片,我的胃食道逆流就消失了。(编案:这是 平实导师自身的经验,但各人体质不同,对食物的反应可能会有差异。)我也吃中药,比方如果身体有积水,我就吃「五淋散」;如果感到五脏六腑功能变差了,就吃「六味丸」;如果身体寒就加两味,改吃「桂附地黄丸」;如果当时身体燥热就改吃「知柏地黄丸」;这样就可以把身体照顾起来。(编案:平实导师能正确判断自身体质的寒热虚实,对中医的辨证及处方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,故能选用适合自身的方剂。如果您没有这方面的知见及能力,则以请教中医师为宜。)
最重要的是不要中风、心肌梗塞,因为如果心肌梗塞,一下子就say goodbye了;如果是脑干中风,那就半身不遂,你菩萨也当不成了。
以上这些是日常保健,我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。不要在我走人之前就离开了,一定要送送我,这样才算是好菩萨。
我昨天在想说,今天到底要讲什么,后来早上我就写了个条子。我有一些要点跟诸位讲一讲。
首先,理事长报告我们去年度两会作了那么多的善事。也许有人想:「我们是三宝了义团体,为什么这钱要去对众生布施?」也许有人想:「他们有这个资格让我们布施嘛。」但是我要告诉诸位的是,我们修学大乘法,最重要的行门就是六度波罗蜜。在大乘经中,几乎每一部都在讲这个。六度的首度就是布施,布施的目的就是养成自己的「舍性」,这个舍性我很少讲,但是其实在佛法中,它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。也就是说,你要有舍性,才能够当菩萨,否则你当不了菩萨的。
有舍性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布施。我们有的人可以作法布施,通常的人是作不到的;而且你对一般人作法布施,他不会有受用,因为他的缘还没有到。所以我们先从财布施下手,跟众生结缘;现在结了这个缘,未来——可能下一世、可能下一劫、也可能下一大阿僧祇劫,他们的缘就会成熟,所以我们这个布施还得要作。
而且正觉寺明年也就完工了,那么开始要进行推广「玄奘文化」的工作,所以正觉同修会跟正觉寺,以及正觉教育基金会,这个名号开始要在社会上去跑动,让大家对「正觉」两个字有个印象,而且这也符合布施的原则。所以,我们接下来对于救护车或者医疗专车、工程车等等,我们对于公家单位会继续作捐赠,只要因缘成熟了我们就作;目前捐救护车比较困难,因为很多人排队要捐。那我们不计较捐什么,我们计较的是能不能利益社会、利益大众,所以我们还会继续进行这个工作。意思就是说,布施其实是菩萨本来就应该要作的工作,所以不要对这一点觉得有什么不妥。
那第二个部分,我想跟诸位谈「证悟的条件到底是什么」。因为一直以来,从我弘法以来就是这样,一直有人在计较:「为什么我都不能上禅三?」那我这里就要谈这一点。因为上禅三的目的就是证悟,这可是佛菩提道中最重要的事,因为证悟这件事情比悟后进修更重要。
只要还没有证悟,所谓的修行都是在修集资粮。但是证悟是悟得佛菩提道中的根本大法,既然要悟得这个根本大法、要入门,表示他的身分必须是个菩萨。可是菩萨有「表义菩萨」、有「实义菩萨」。凡是还没有真正证真如的人,都叫作「表义菩萨」;那么真正的「实义菩萨」,就是证真如、转依不退。可是证真如是天下最困难的事,天底下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证真如。
那么有人也许想:「悟后进修不是更困难吗?」其实不然,其实证真如—真见道,才是最困难的事。因为这个「证真如」之后,你就入门了,你就成为菩萨僧团中的一分子,而且是真正的菩萨,叫作「胜义菩萨」,《楞伽经》中说为「菩萨摩诃萨」,所以证真如不是小事。而且你悟后的进修,都要依于证真如作基础,才有办法修行,所以证真如才是最重要的。
既然如此,你的身分就必须是菩萨;如果你的身分不是菩萨,你没有资格证真如;所以想要上山打禅三很简单,你得是个菩萨。但是我们如何判断说你是不是个菩萨,这就讲到重点了。也就是说,你有没有表现出来你是一个菩萨,这是重点。那我们怎么看?禅三报名表背面,那个审核标准,其实全部都归结到一个重点来:你是不是菩萨?也就是说,你六度有没有修好?从布施度到般若度,这六度有没有修好?那些审核的内容,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重点:六度有没有修好?如果修好了,你都不报名,我也会问:「这某某人为什么都没报名?」因为他真是个菩萨啊!所以他不急,换我急了,就变成这样了;如来、诸大菩萨全都是这样。所以重要的是,你怎么样让自己成为一个菩萨,这个是最重要的;其实重点就在六度,六度的内容我就不用细说了。
我们来谈下一个题目:「有行空性」、「无行空性」以及「无间道」。那么 佛怎么开示有行的空性跟无行的空性(行是行走的「行」,不是形状的「形」,「有行空性」、「无行空性」)?如同诸位的所知,正觉的招牌叫作「见道」,除了正觉以外,没有地方可以帮人真正见道,特别是大乘见道。可是见道要怎么样评定真与假?这个说法有个前提,前提就是他所知道的真如是正确的;那么虽然正确,不一定叫作见道,所以 如来讲了「有行空性」跟「无行空性」。空性就是第八识真如,诸位都知道。那 如来说如果证真如以后,每天沾沾自喜:「我证真如了!」路上走着,看见出家人就摇头:「他们枉费一世出家,还在六识论里面混。」这样就叫作「有行真如」,也就是有行的空性,不是真正的证空性。
如来说证悟以后,不去分别众生,也不分别众生的真如,不分别自己的真如,一切归于无所得,也就是《心经》那一句「无智亦无得」;那么转依真如「无智亦无得」的时候,就没有我、没有我所,何况有你证得的菩提﹗全部都没有了。全部都没有了,这样就是真实解脱——不受任何一法所系缚,这是由般若智慧(破所知障而)得到的解脱,不是像二乘人的解脱是只断烦恼障而得到的解脱。那么菩萨依于这个真实解脱,从三贤位修到十地、等觉、妙觉乃至成佛,同样是这个(无智亦无得的)解脱,这样才叫作「无行空性」。也就是说,转依于空性心真如,而你这六识心不再有「行」——虽然表面看来你在六尘境界中「行」、在三界境界中「行」,却是「行而无行」,这样的空性就叫作「无行空性」,这才是完成「无间道」。
以前我很少讲无间道,这几年开始讲;以前我只有在《成唯识论》的课程(编案:二十几年前第一次宣讲)里面才讲,但现在看那些退转的人,我得要再讲,因为不这样讲的话,那么他们的修行不会进步。虽然他们退转了,我们还是要摄受;这一世无法立即摄受没关系,把正见传给他们,让他们未来世可以回到正法,这样也是一种摄受。不要只看眼前,只要他们来世可以回到正法,这就够了。
所以这就告诉大家说,你证得真如以后,虽然这个真如的境界中是「本来解脱、本来清净、本来涅槃」,而祂有自性显现在我们的五阴身心上,这些自性都是空性心的自性,你五阴身心自己并没有自性。既然是这样,你就不再有「我」与「我所」,所以人家怎么毁谤,不理他;人家对我好不好,不理他;我作我该作的,我安住在我自心所应该安住的(实相与解脱)境界中,继续作该作的事。这样就是「无行空性」,这样就是有三昧解脱。这个三昧叫作「金刚三昧」——因地的金刚三昧,因为你所悟的真如是不可破坏的、性如金刚,所以这一个三昧,也就是这个定心所成就的时候,就说你已经有金刚三昧;这个三昧,可以引申出无量无边的三昧。有很多三昧我没有跟你们讲,其实我在讲经的时候已经讲出来,只是没有把那些三昧的名称告诉诸位,但是你们都已经可以得到很多的三昧,这就是有那个定心所,那就称为三昧;这是属于智慧三昧,不是禅定的三昧。
接着我们来讲「没有善知识,就没有佛法」。不是只有一部经这么讲,大部分的经典都是这么讲,只是有没有讲得很直白而已。所以我们有许多亲教师在录制弘法节目的时候,喜欢引用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,因为这部经通凡夫,也通证悟的贤圣;它讲的内容很多,包括教那些喜欢有相境界的人去观相,藉由影相的现观来成就定力,然后回向无相的金刚三昧。
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说,想要得到佛法有几个条件,它全部胪列出来,结果首先就说,亲近善知识为第一。如果你没有亲近善知识,或你亲近错了、亲近到假名善知识,你对佛法的实证是绝缘、没有因缘;所以亲近善知识为第一,这是最重要的。也就是说,善知识不但可以给予教导,还可以给予教诫;也就是说什么事情是作错了,这个以后不应该作,善知识也会作这部分的开示,这叫作教诫。教导与教诫都具足,那就是善知识。
那善知识帮助大家证真如,这个事例古来就有而且非常多,禅宗的事例都是。问题是,禅宗的祖师放手很「俭」(勤俭的「俭」),很俭!河洛话说「手头很俭」,有听过喔?也就是说,他们的看法认为一般人都不足以承担证悟这件事,所以你跟禅师求悟,最少得要追随十几年以上!都是这样。而且十几年之中,他没有多少的教导,每天吩咐你出坡。所以石霜楚圆有一天跟他的师父告辞,说:「我来到师父您这里已经再夏。」就是已经又再度过一个夏天,也就是前后两年——不满两年,但前后两年。他就告假。师父问他说:「你要往哪里去?」他说:「我行止不定,到处参访善知识去。」问他:「为什么?」说:「我来到这里已经两年了,师父你也不肯跟我开示,每天叫我作这个、作那个,每天都在出坡。」师父就骂他:「你怎么可以诬赖我没跟你开示。你擎茶来,我就为你喝了;你跟我礼拜,我就跟你点头、稽首;我什么时候没有跟你开示!」结果他说:「这个怎么叫作开示?」没想到师父突然举起棒子来,就打过去了。他突然间受到惊吓,准备要开口大呼,师父伸手就把他的嘴巴给蒙住,这下悟了!
诸位听到这个公案,悟了没?对啊!应该要悟了,人家他是这样悟的啊!所以一般的禅师,都要十几年才帮你开悟的,像他师父这样是特别老婆的。所以「打是疼、骂是爱」,真的是这样,遇到真正的善知识要这样认知;善知识通常不打人的,他如果打人,表示他看上了谁,才会动手打。
好!你看看智者大师写了那个论《摩诃止观》,那个内容真的很庞大!你们有没有人读过?请举手。这么少人。其他讲堂呢,有没有?读过的请举手。也是很少。你看那个《摩诃止观》份量很庞大,可是我告诉诸位,那个全部都叫作「鹦鹉学语」,就像一只鹦鹉学着主人讲话一样,它其实不懂。那么他虽然不懂倒好,他老实,自认是五品弟子位,表示自己还在第五住位当中,那还算好,没有大妄语。他是到什么时候悟的?是往生后又过了几世,到了天台德韶那一世才悟的;可是悟的那一世,也是跟随着师父十几年了才能够悟。
诸位想想看你来同修会五年、六年、七年、八年悟了,应该要很欢喜才对吧?但欢喜的前提是「心得决定」,对于所悟不疑,也就是你要完成无间道。可是完成无间道很困难,舍利弗尊者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曾经见道,可是他当时没有完成无间道;那后来终于完成无间道,在 释迦如来座下完成,这是个表相。而其实他证真如是无数劫前的事,后来一世一世修道,经过九十一劫才完成无间道。然后在 释迦如来的帮助下,这一世他进入十地了,因为他的福德智慧圆满。可是往昔因为无间道没有完成,之前他所证的内容就都不算数,所以这个无间道很重要。
因此请诸位打三的时候,我在开示杀我见的时候,诸位都要仔细听;如果听一遍不够,听两遍、三遍,一定可以打死萨迦耶见、我见。所以多上山几次是好的,因为可以保障自己完成无间道。我们杀我见的开示,可以为大家预先埋下一个无间道的种子,当你悟得如来藏以后,即使心生疑惑,还是能让你无法退转。由于那个杀我见的关系,纵使退回到我见去,你重新再作观行,依着禅三杀我见的内容,自己重新再作观行,还是得要回到所证的真如来。所以杀我见那个内容很重要,帮助大家可以完成无间道,让你悟后不会生疑,不生疑就有「定心所」,有「定心所」才能够说你成就了「金刚三昧」、或者称「真如三昧」。
好!那么最后我要说「了义的胜妙法,不随便为人家演说」。二乘的断我见这个见道,可以到处讲,但是也要看对象。所以虽然我住的社区,大部分人都知道我在说法,但是我遇到他们时从来不谈法,因为他们的缘还没有到。我们社区现在另外有两家,他们也在弘扬佛法,但是我见了面,就是跟他们点个头问安就好了,其他都不讲。并且其中有一户正好紧邻着我,面对窗户可以对望,所以我弄了个深色的压克力板,再贴上汽车里面贴的隔热纸(不是反光纸,有洞洞的那一种,旧的那一种),防着被照相。原则上他们还是可以透过光影,知道我坐在电脑前;我一上座就是几个钟头,那是正常的事,所以有一天刚好遇见了,他问我说:「你都在看经啊?」我说:「是啊!是啊!是啊!」其他就不讲了。
这就是说,要为人演说了义法,这个是 佛特别吩咐的,是菩萨应该有的职责,但是并不是为谁都讲法,特别是了义法。所以我今天早上特别上了经典查一下,如来说这个真如妙法,或者有时候也说六度波罗蜜多,不为坐在高座的人讲解。换句话说,你如果要跟人家讲这个真如妙法、要讲六度波罗蜜多,你得在座上,不能在座下为坐高座的人讲,这是第一种。意思是什么?如果他要求这个法,他得要下座,不可以坐在座上听你讲,这样不如法。也就是说他的慢心还在,慢心还在的时候,你跟他说什么法,他听不进去的;他得要除了慢心,所以他得要下座来礼拜、问讯,然后你才为他说法。所以「了义法不为高座者说」,这是第一个。
第二个,「了义法不为在前行者说」。也就是说,在路上走着走着,他走在你前面,你就不为他讲;他想要听你讲了义法,他得要走在你后面,不可以走在你前面;为什么?因为要他重法。 「前行」表示他对法没有尊重,当他没有尊重的时候,你为他说什么法呢?
第三个,「不为覆头者说」。印度人喜欢头上绑头巾,那叫覆头。覆头以现在的状况来讲,譬如说他要跟你求法,可是他帽子戴得高高的,那你就不跟他讲;他必须得要脱帽,脱帽、头顶没有包覆,表示我无所遮藏,这才是对法恭敬。所以如果有人来求你开示,帽子都不拿下来,你就跟他讲次法,不说了义法。
还有一种人,他坐在座位上,斜靠在椅背上,想一想那个姿势;他斜靠在椅背上,这样的人你也不可以为他说法。所以禅三的时候,如果我特别指导他,而他斜靠在椅背上,对不住,下次禅三不录取了;为什么?表示他对这个法没有尊重;如果尊重的话,他一定是坐在椅子上,没有坐在前缘,最少也要恭恭敬敬的坐着,这样才是重法。所以,如果有谁听你讲佛法的时候,他是靠在椅背上,如果再加上两脚伸直交腿放在前面,你就跟他说:「那我们今天聊到这里好了。」就可以离开了!因为这表示他对法轻蔑。
这个事情就让我想起,以前圣严法师他不会看话头,知道我在教人家看话头,他就找了我去,要我写下来,说《人生月刊》可以刊登。我当时还没有开始度众,也很老实,我就答应写,前前后后写了三篇;后来我都拿回来,因为他一直没有刊登,他的目的是要自己读的。可是后来我回想起他跟我讲话的时候,他靠在椅背上,然后两脚伸直而且交腿。请问大家这有没有「僧威仪」?出家人不该有这个威仪。如果出家人的威仪不正,这样是犯声闻戒的。这表示什么?表示他想要从我这里得到看话头的法,可是他的恭敬心不够。但我当时都没有去检讨他这个部分,因为我向来不检讨人家,我只检讨自己。
但是 如来说了有这四种情况,你都不应该为他说了义法,也就是说,他必须是对法恭敬尊重。那「法」叫作宝,所以叫「法宝」,三宝之一。而他们对法没有恭敬尊重的时候,我们就不用为他们说法。所以请诸位记得这四个状况:在你前面走的,高座的,或者覆头的,或者说他坐的时候不是恭敬的,是靠在椅背上的,那你就不用跟他说法。
那么原则上我就跟诸位拉拉杂杂聊到这里,我其实是很想再讲一遍「空观、假观、中观」的,但是我想周二讲过了,不用再重复了;可是那其实是很重要的。如果你们有读过智者大师的《摩诃止观》,他里面讲了很多空观、假观、中观,其实就是因为他读得多,在经典上读过就拿来讲,可是他没有实证空观,更没有假观与中观,因为要修这三观的人,不能躐等而观,必须要依着空观、假观、中观的顺序来观行。
可是空观不是自己想了一切法生灭不住、无常故空,不是那个意思,那个是二乘菩提中讲的缘生法缘起必灭,可是他们不知道缘起。为什么能有缘起?因为这些法的背后,有一个「能起者」,那个能起者就是第八识如来藏,他们不知道。而他们否定了第八识以后,就没有空观可证了;没有空观可证的人,来讲什么假观、中观,那都是戏论。都是戏论,因为没有真实义。
所以我还是勉励大家,凡是那一些落在六识论中的人,不论他名气多大,你都不用跟他讲这三观,连空观都不用讲,因为讲了也是白讲。因此我希望大家对法尊重,你对法尊重,你所接引的人,也必须要对法尊重。如果他们对法不尊重,那你就只要把种子种下去就好了,成熟不成熟就不理他,因为他们还有业障,大部分人都是无量阿僧祇劫前的苦岸比丘等四群人之一,大部分人是这样。
从我的见解、我的证量来看,其实证悟是天经地义的、是很简单的事,但是为什么众生证悟那么困难?因为业障。而业障不会在平时显示出来,就是在遇到正法的时候,他显示出抗拒,那就是业障。你没有别的道理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抗拒,而他就是抗拒,那就是业障,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因。那我们知道,也不必指着他鼻子说「你这就是业障」,也不用,因为这样会阻断你往后几十年中度他的因缘,或者往后几十劫中度他的因缘。所以请诸位记住这一点:了义法的弘传,必须要对方对法有恭敬尊重,你才能够把法传给他;这是我们的原则。
所以我希望的是大家尽量多上几次禅三,因为多上几次,我见才断得透;如果我见藕断丝连,过个几十年又长出根、又长出枝干来,那就麻烦了,因为不免会谤三宝,所以这一点请诸位特别留意一下。那我今天就聊到这里,谢谢大家护持,谢谢!谢谢!
2025年3月9日 于台北正觉讲堂